知心理,来希律
登录
希律 > 文章知识 > 心理学书籍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怎么样?书籍介绍

希律心理 2023-02-21 15:46:21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的作者是:

米尔顿·艾瑞克森(Dr.Milton Hyland Erickson)

心理学大师,催眠领域难以逾越的高峰,以其独到的治疗方式,重新定义了催眠的意义,被誉为“现代催眠之

父”。他的一生亦是传奇,17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,一度垂危,但这反而促成了他卓越的观察能力。涉足心理学

领域后,他将催眠广泛运用于实际治疗中,效果斐然。

史德奈·罗森 (Sidncy Rosen)

艾瑞克森治疗法的著名治疗师,纽约艾瑞克森心理治疗暨催眠学会创始人,是艾瑞克森当之无愧的黄金搭档。

主编简介

武志红,资深心理咨询师、畅销书作家。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,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,2001年获得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。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。

曾主持《广州日报》的“健康·心理”专栏,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、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。


著有《为何家会伤人》《身体知道答案》等系列作品,总销量超百万册。
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内容简介:

长久以来,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,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。实际上,催眠是门严肃的科

学,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,并以对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,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。在催眠

领域,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,而其中*耀眼的名字,必然是米尔顿·艾瑞克森。作为现代催眠之父,这本

书以纪实的方式,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,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,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

结出的珍贵经验,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书目。

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、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,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。 
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目录:

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001

第二章 痛苦带来的礼物 025

第三章 相信你的潜意识 047

第四章 间接暗示法 075

第五章 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107

第六章 重新构建 185

第七章 以经验为师 211

第八章 主导你的生命 217

第九章 留住纯真的眼睛 237

第十章 用心观察:留意特异之处 243

第十一章 治疗精神疾病 265

第十二章 着眼未来 281

第十三章 自 律 313

附 录 335
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怎么样?:

无论是对别人,还是对自己,深度的看见和接纳,必将带来深度的改变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武志红

当代的智慧珠玑,米尔顿·艾瑞克森是个说故事的天才,用简易、有效的故事手法治疗并且实现人类的精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洛杉矶荣格学院 厄尼斯特·罗西博士

用治疗便秘的故事来激励写作障碍者,用控制膀胱的故事教人们控制创造力,用催眠指令改变了一对夫妇长达30年的争吵习惯并开始享受生活,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故事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柯克斯书评

这是一本颇具可读性的书籍,富含个人的记忆与罗森博士的看法,这些故事提供了间接的建议,让人了解如何超越固有的限制,将负面的经验重新塑造成正面的经验,并且发掘其中的价值。可以说是结合了趣味性的故事以及个人的心理洞见,效果绝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洛杉矶时报


《深度看见:艾瑞克森催眠法》内容摘录:

  “你还没发现,你的生活已经被潜意识控制了。”当艾瑞克森对我说这句话时,我当时的反应,和日后听到我说出这句话的人一模一样。

  但在当时,我以为艾瑞克森的意思是:人们的生活早就被潜意识框死了,所能做的,只剩下“了解自己所处的潜意识模式”这一件事了。后来我才明白,潜意识里的内容未必就不能改变。我们每天的经历不仅足以改变意识,也会深深地影响潜意识。比如,每次我读到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,潜意识必定立刻产生变化;如果我与某位重要人物(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人)见面,潜意识也会发生变化。事实上,任何心理治疗的正面价值,都体现在当事人深层次的改变上,而这多半是与另一个或另一群人相遇的结果。

  在我看来,如果治疗师能将精力放在“影响患者的潜意识心理模式(包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)”上,持久而有效的改变也就不再是奢望了。艾瑞克森十分赞同这一观点,他甚至在晚年时特意为此创立了一套模式——教学研讨会。

  后一次与艾瑞克森见面时,他解释了建立这一模式的初衷:

  “以前,我需要在每个患者身上花费大把时间,相比起来,我宁愿教给更多人如何破解这些难题。无数人来信告诉我:‘你彻底改变了我对待患者的方式。’现在,我的患者比以前更多了,但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更少了。”

  我问他其中有什么奥秘。

  他回答:“他们来我这里听了故事,回家后发生了改变,仅此而已。”

  显然,“来我这里听了故事”并不简单,其中必然蕴含着拨开迷雾的洞察力,包含着对人性的深度看见,包括各种期待与沟通。就拿艾瑞克森来说,每次他与人会面,都能让对方经历不同层次的催眠状态,并让人们带着正面期待,在催眠中接受他所传递出的信息。不仅如此,艾瑞克森还认为,如果听众能“遗忘”掉某个故事(对故事情节有健忘反应),那么这个故事的功效将会更加深远。

  在“讲故事”的过程中,艾瑞克森遵循着古老的传统。自人类蒙昧初开时,故事就一直充当着传播文化、伦理与道德规范的有效手段。裹上糖衣的良药容易入口,单刀直入的教诲难入人心,当忠言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出来时,人们会乐于接受。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,艾瑞克森施展了他讲故事的技巧——专门选取那些与医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有关的有趣故事。在这些超出了患者与治疗师预期的故事中,处处散发着意义非凡的暗示意味。

在催眠状态中学习

  根据艾瑞克森所说,催眠状态能促成人们学习与改变。

  它并非是强迫人入睡,患者不会受到治疗师的“压制”,也不会失去自制力而任人摆布。事实上,催眠是一种人人都曾经历过的自然状态,而常见的催眠,当属做白日梦时的恍惚时刻。此外,当我们进行冥想、祈祷或运动(例如被人称为“动态冥想”的慢跑活动)时,也容易产生某些形式的催眠。凡是身处其中的人,会对心智、幻觉等内在变化相当敏感,而对诸如声音、动作之类的外在刺激,却不怎么在意。

  在催眠状态下,患者往往能凭直觉对各种梦境及其象征意义做出判断,对其他潜意识形式的意义也能很好地理解,他们很少会做理性思考,其状态十分接近艾瑞克森所说的“潜意识学习状态”。正因如此,患者会很容易接受治疗师给出的暗示,不会出现强烈的抗拒。不过,要是暗示与患者自身的价值体系产生冲突,这些暗示就很难发挥作用了。另一方面,患者也很可能部分甚至全部遗忘了催眠体验,但这种健忘绝非是催眠的特性。

  在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的过程中,治疗师必须设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,将其关注点转向内在世界——引导患者看到自己的内在,从而产生催眠回应。这类催眠回应来自患者自身“浩瀚的信息宝库”,既能顺应治疗师引导的方向,也与患者的需求息息相关。想要获得这样的回应,治疗中就要以间接的方式给出暗示,比如穿插在稀松平常的对话中,或者是有趣的故事里。

  在催眠过程中,治疗师必须敏锐地观察患者的微妙改变,尤其是全神贯注时的各种生理变化,比如患者是否面无表情、双眼直视、停止眨眼,还是整个人都僵住了。一旦这一连串反应集中出现,说明患者多半已经进入了轻度催眠状态。此时,就是给出暗示的大好时机。当然,也可以直接表示:“安心停留在这个状态。”治疗师很清楚,患者此时正在处理由潜意识释放出的信息。

  艾瑞克森所选取的故事,往往沿袭着童话故事、《圣经》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的核心模式。比如在民间传说中,探索是故事的重要主题,而艾瑞克森经由暗示带给患者的内心感受,其跌宕起伏的程度与终收获的成就感,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神话。此外,由于艾瑞克森讲述的故事常带有强烈的美国特色,因此,他一直被视为美国的传奇人物。

  尽管如此,必然有人还是会对故事的效果产生质疑,他们并不知道好故事所具备的力量,在很多方面,那很像是我们看完一部精彩电影后出现的“灼烧”(Glow) 感。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,很多人都会陷入意识转换的状态,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戏中的某位或多位角色产生认同,并在电影散场后神思恍惚,如临梦境。只不过,这种体验往往十分短暂,多不超过15分钟。而聆听艾瑞克森讲的故事的人,却很可能在多年以后发现自己依然身处故事的氛围里,他们的思维与行为也因此永久改观。

  艾瑞克森将催眠定义为一种“唤醒与运转潜意识信息的过程”,根据他的解释,当人处于催眠状态中时,不难出现持久的改变。如果治疗师能深度看见患者的内心,帮其开启内在宝库,无论是否用故事作为媒介,患者都可以将尘封已久的信息重新变成行动,而在这个全新的行为模式中,充满了建设性与强大的自我。

  这一过程与“洗脑”(Brain Washing)是不同的。主要的区别就在于,“洗脑”缺乏文化方面的加持,效果很快就会烟消云散,而艾瑞克森的治疗方法却能促成自我的强大,进而引发深远的改变。或许正是因为这类改变通往成长与开放,效果才会如此震撼。当然,有助于实现恒久改变的环境,莫过于艾瑞克森一直所倡导的——尊重个人的重要性,而且深信每一个人都能不断进步,拥有成长的可能。


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?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,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,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。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,定期上新,等你来测。如果内心苦闷,想要找人倾诉,可以选择平台的【心事倾诉】产品,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,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。

相关测试:测一测你的内卷力!你是个内卷的人吗? 相关测试:测一测,你内心隐藏了哪种恐惧?
测一测:你知道你的依恋风格吗?
A、我总是没有安全感,害怕被抛弃 B、我相信TA,也会给对方很多空间 点击查看答案